法國於五O年代末期之時,戰後初年的理想主義與政治運動,逐漸被一種較為非政治的消費與休閒文化所取代。這個新興世代被人們冠以「新浪潮」(nouvelle vague, new wave)稱之,並且隨即主導整個法國。許多年輕人都閱讀電影期刊,並且參與電影俱樂部和藝術與實驗電影院的放映活動,並且期盼著比起那些精緻電影更為離經叛道的影片。

vern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五O年代初期是電視出現的時代,因為電視的出現,開始有人質疑電影是否仍具有存在的必要性。但是,事實上,此時期的電視影像,都是窄小、不起眼,而且是黑白的。電影製作人試圖藉由改變電影的外貌與聲音,吸引電視機前的觀眾,重返戲院觀賞電影。

vern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本十年度最重大的一件事是,奧森威爾斯(Orson Welles)在1941年完成了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《大國民》(Citizen Kane),那時他才年僅26歲。《大國民》描述一名報業大享漫長一生中的主要事件。

vern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有聲片出現之前,多數的默片都會以鋼琴、風琴甚至整個管弦樂團的演奏音樂伴隨映演,聲音效果也粗略的配合銀幕上的動作,也有發明家試圖將留聲機唱片機械複製聲音,結合於銀幕上的影像,但是在一九二O年代中期之前,都沒有獲得太多的成果。主要的原因是,聲音和影像終究很難達到同步,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揚聲機和擴音器的功能,無法因應戲院的映演廳。

vern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918到1923年之間,一批新生代的電影工作者嘗試將電影視為一種藝術形式,進行探索創作,從此二十年代由法國電影創作者路易‧迪盧克(Louis Delluc)及其友人創立的這個電影學派便稱為「印象派」。這一名詞由法國電影史家亨利朗格盧瓦倡議使用

vern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從1905年到1907年是美國五分錢戲院大大流行的時期,為日後的電影戲院奠定了相當的基礎。而另外在1905~1915年這十年間也是好萊塢電影工業漸漸成形的時間。

vern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